文章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365.com线路检测 > 宣传工作 > 业务动态
梅花香自苦寒来  春华秋实展风采  克拉玛依市喜获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
发布时间:2016-11-02    文章来源:   


现场颁牌仪式。

20161026上午,2016中国图书馆年会在安徽铜陵举行,本届图书馆年会以创新中国:技术、社会与图书馆为主题,分为工作会议、学术会议和展览会三大板块。在年会开幕式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勇代表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从文化部领导手中接过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牌匾,这标志着克拉玛依市正式取得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这是克拉玛依继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重量级荣誉后,又获得的一项国家级殊荣。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文体局党组书记常锋英、市图书馆馆长李军一同出席了年会开幕式和颁牌仪式。

示范区创建成功仅仅是开启了克拉玛依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序幕,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抓紧实施已立项但尚未建成的场馆设施建设,利用好硬件设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品牌活动建设。完善区域性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以多样化的服务手段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基本和个性化文化需求。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力度,实现公共文化供给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城市转型发展相融合,为全国同类型城市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示范区创建

彰显

城市战略

打造“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让市民步行10分钟之内就能找到免费的文化活动场所,让奋战在石油勘探开发一线的职工也能享受到经常性的文化培训、观看到精品文艺演出,让老年人、城市新市民、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阅览图书、欣赏文艺作品……让每个人都能均等化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全体市民的幸福感,为落实世界石油城战略布局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这些,都是克拉玛依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初衷。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我市十二五期间推动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展现文化发展新特点的重大机遇,对保障文化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成高品质城市、最安全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原市委常委祝贺香、市文广局局长常锋英等多次带队赴文化部沟通协调,最终我市在众多的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取得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资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跃入国字号。时任市委常委的祝贺香指出,只是开始,才是核心内容,成之后就要解决好的问题。在两年多的创建过程中,我市按照国家示范区创建的总体要求,在全市文化、体育、宣传、财政、人社、信管、团委、工会、党校、新疆油田公司退管中心等相关部门以及各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强化顶层设计,落实创建规划,解决主要矛盾,完善保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等环节,顺利完成示范区创建工作。

示范区示范

《论语·季氏》有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文化,向来是一个地方吸引和感召另一个地方的重要因素。

我市结合正在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特点,全面整合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建立政企共建共享的长效协调机制,破解公共文化发展难题,实现体系内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打造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克拉玛依模式,探索形成了一些在本区域乃至全国均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创新经验和做法,实现了“13211”的优质创建成果,全方位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的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成为高品质城市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基石,在建设世界石油城宏伟大业中灿烂绽放、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市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运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形成了1个顶层设计成果,“3条线即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三线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建设同步进行, “2张网即克拉玛依公共文化四级设施网络和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1支高素质队伍即建立全市统一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和1批优秀文化品牌活动。

加强顶层设计

我市既然创建示范区,那么,则必然要有突破窠臼、引领潮流、可供借鉴的举措。

因此,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市委书记陈新发,市长张红彦要求要把加强顶层设计作为创建工作的关键点,精心设计,务求实效。我市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完成了《克拉玛依政企共建共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报告》及相关制度设计。同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克拉玛依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具有政企共建共享特点的《克拉玛依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试行)》以及《关于进一步推进克拉玛依市政企共建共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制度性文件。在国家专家的大力支持、市委党校课题组、市创建办公室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30余万字的各类文字材料。主导制度设计的工作人员刘乙蘅笑谈制度设计工作搞完,电脑上字数输入统计都排好友第一了!

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共享长效机制。经市委和市政府研究决定,组建了克拉玛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制定了《议事规则》和《工作机制》,加强全市各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原副市长、现市委常委阿不力克木·艾则孜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召开协调会议,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重点工作完成时间、注意事项等做出明确要求和指示。

提升设施网络

共建共享、整合资源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那么整合提升服务体系网络则势在必行。

克拉玛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立了政企共建共享,整合全市文体资源纳入统一服务体系的思路。在两年的创建过程中,我市分三步将284个石油石化企业设施、96个学校设施资源纳入全市体育、阅读和文化服务体系,重构了克拉玛依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强了体系化建设,优化了服务流程,规范了服务标准,实现了体系内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一卡通用。经整合后,全市文体设施总数达1337个,总面积达到164.4万平方米,人均拥有文体设施5.56平方米

2015年,作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在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上,克拉玛依市进一步拓展联建范围,加强体系化建设,推进运行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制定并实施了《克拉玛依市公共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计划》,将市、区两级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室,社区(村)阅览室,以及109个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图书馆室的所有文献整合在同一个系统平台上,纳入了联建共享范围,构建了的包含221个图书服务站点在内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我去过很多地方,给我的感觉是,在我们克拉玛依,不管去看书,还是去各个文化场馆、体育馆参加活动,都比在其他地方好太多了,真的很方便。很多地方的人想都不敢想,但我们却做到了市民赵江欣如是说。

创新服务手段

既然作为示范区来创建,那么,创新则必然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

我市打造智慧城市的战略,正好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2013年,我市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开启了智慧城市中的智慧文化建设。2015年克拉玛依区域性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一期工程完成,使广大市民初步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的成果。

这一平台是基于云环境的平台建设,包含了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服务平台,以及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同时,提供四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文化咨询、场馆动态、活动报名、场地预约、志愿者注册登记等服务,能够完成实时远程培训,数字资源订阅服务、视频分享服务、创作辅助等功能,建有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库群,目前资源量已超过50TB,具有先进的场馆体系效能分析系统及管理系统,是集线上线下服务于一体的、功能健全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在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的背后是一众工作人员默默的付出,加班加点做方案、跑协调,甚至半夜才回家,都很正常。负责数字化建设的工作人员杨益说。他每天回家都是悄悄的,第二天早晨又早早起床上班,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当时还不到一岁的孩子,这也是所有工作人员的一个缩影。

提高供给能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正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那么,提高供给能力是必然。

为此,我市出台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一是在市区范围全面推行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企共建共享模式;二是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等方式,尝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三是多种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供给;四是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建立了克拉玛依文化志愿者协会,文化志愿者总人数达2195人,逐步形成了具有克拉玛依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全市形成了以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乡村百日文体竞赛活动克拉玛依水节庆祝系列活动社区文艺展演等内容健康向上、群众参与度高的市级品牌活动;各区、各街道(乡镇)培育了一批如百姓大舞台我家门前唱大戏等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每个街道(乡镇)至少有一个特色活动。

准备,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跟上节奏,注意表情,要有肢体语言在碧水花苑社区文化活动室内,记者还没进门就听到了这样的声音。走进文化活动室,只见十几名大爷大妈正跟着音乐在乐呵呵的排练舞蹈,市文化馆的老师正带着他们一起跳舞。这样的你点单、我服务模式已逐渐日常化。

克拉玛依区通过购买服务,委托具有艺术培训资质的文化类社会组织,实施校园少儿艺术培训基地建设,开设艺术第二课堂,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器具,对培训进行教学管理,民办非企业组织提供师资和培训服务,政府负责买单并对项目进行协调和监督。政府购买+机构服务+免费普及的模式,实现了政府、民办非企业组织和学校三方的合作共赢,不仅推动了文化、艺术的普及和推广,培养了大批后备艺术人才,也培育了一批民办非企业发展。

探索创新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创新是关键,也是体现示范区的关键。

今年331日,市图书馆、文化馆、展览(博物)馆、科技馆召开理事会、监事会成立大会。四个场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是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我市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首次尝试。

据了解,本次改革探索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进一步落实了事业单位的法人自主权,也使管理、监督更加立体化,有助于将传统的行政化色彩浓厚、缺乏活力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政府依法监管、事业单位依法自主运作的新型政事关系,对加快推进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具有重要作用。

克拉玛依创立总分馆体系与联盟方式融合的克拉玛依图书馆总分馆模式,获得国家专家高度肯定,具有全国推广示范意义。市图书馆全馆上下多次开会研究,多方学习,实施了一系列举措:联合新华书店,在图书馆内开展你看书我买单服务,图书购置由读者决定;针对行动不便的读者提供送书上门服务,有效地提升了图书的流通率和借阅人次。

克拉玛依市从图书馆联建共享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推广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其他领域,到2015年,建成了克拉玛依市文化馆联建共享总分馆服务体系,以首批48个石油石化企业设施的加盟,开启了文化馆总分馆模式发展的进程。

此外,我市还探索以不同方式引入社会力量管理公共场馆在政企共建机制下,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合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探索公共文化场所的社会化管理。市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各体育场馆均实行了将物业及室外绿化、美化、亮化的全委托管理。

克拉玛依区将区文化馆新馆的物业管理和运营管理分别委托给专业物业公司和协会组织,由区文化馆对其实行监督,并交第三方机构(如新疆大学)进行考核。

宝剑锋从磨砺出

——创建历程小记

1026,对于克拉玛依市来说,是又一个将被历史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克拉玛依市被文化部、财政部正式授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掀开了克拉玛依市文化事业发展崭新的一页。

很多克拉玛依人为此兴奋、欢呼!

但是,可能没有人比参与到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中的工作人员更激动,因为,只有他们知道,这条创建之路是多么不易。正是有了他们夜以继日的付出,有了他们奔波劳碌的努力,才有了今日之荣光。

创建工作虽然辛苦,但我们不来做,肯定还得有人来做,这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事情,因为这是我们的事业。” “虽然加班很多,但我们的心情很不错,因为工作氛围好,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互帮互助。这是所有创建办工作人员的一致看法。

我们都很佩服刘乙蘅科长,两年来她经常一个月只休息两三天。工作人员尚晓杰说,还有颜琪、王英、刘焕、陈芬静、李卫东等同事,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几乎都保持着同样的工作状态,但大家都无怨无悔。

尤其是验收前的迎检筹备阶段,资料汇总工作经常让全体人员彻夜不眠,各区、文化系统单位也抽调专人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当100余盒、600余册规范翔实的创建资料像待检阅的方阵一样排列在会议室里时,所有人泛着血丝的眼角终于浮起了一丝笑意。市文体局的领导们在创建工作过程中也给予了全力支持,一起加班加点,共同开会研究想办法、与各单位协调时更是不遗余力。

除了市文体局,市宣传、财政、人社、发改、信管、编委办、工会、团委等各单位、各区、文化系统各单位的同志们看到这个结果也舒了一口气。

创建工作两年多来,在市委、市领导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下,在各兄弟单位、各区、文体系统单位全力合作下,创建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各区文体局在日常工作繁杂、群众文体活动正常开展的情况下,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各自的创建工作办公室,他们很多人也是夜以继日,攻坚克难。

有人开玩笑说:人家都是著作等身,我们是资料等身,随便一项验收材料加起来都有一人高。

还有各街道、社区、企业离退休活动站、中小学校图书室的工作人员,他们也一样在默默奉献,支持着创建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

今年420日至22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地验收工作第十六验收组对我市验收,在反馈会上对全市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我们有一天也会变老,等我们老了不希望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没有搞好。刘涛说,老一辈老石油工人奉献了青春和终身,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完善优质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

结语:

先进文化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面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文化应如阳光,平等地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在公共文化服务面前,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不分地位……所有人都是服务的对象。

文化正逐渐渗透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文化的血液在加速流动,带着知识文化的营养流向每一个需要的人。

今天,在克拉玛依,一个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清风,正在吹进千家万户。

克拉玛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成为一张叫得响的民生名片,滋润着百姓生活,提升着城市文化软实力。

 



“克拉玛依党建”微信二维码


[责任编辑:宣传部]
 

主管:中共克拉玛依市委组织部
主办:克拉玛依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投稿邮箱:dydjzx@qq.com 联系电话:0990-6231305
 
 新ICP备05003780号